「强烈建议收藏」50道下饭菜!附详细步骤!包你3个月做饭不重复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小米SU7定价逻辑:打动人的永远是真诚

小米SU7定价逻辑:打动人的永远是真诚

2024-04-02 14:52:28 财经

一场备受瞩目、期待已久的汽车发布会后,小米创始人雷军有了新的绰号:雷神。

原因自然是千呼万唤的小米SU7看上去还算公道的价格。小米SU7三个版本中,“贴脸”对标特斯拉Model 3焕新版的标准版(后驱长续航智驾版)定价为21.59万元,比后者便宜3万块,小米SU7Pro版、MAX版售价分别为24.59万、29.99万,也低于很多人的预期。毕竟在年前那场技术发布会上,雷军明确说“小米汽车首款产品价格会贵一些,大概率不会是‘19.99交个朋友’。”再到过去的近4个月里,他又太多次公开渲染了小米汽车定价可能“不便宜”,就算发布会上,他还多次提及“50万以”来制造高价悬念。不得不承认,身为造车新人的雷军是车圈里最懂兵法、最懂消费者心理、最会做营销的企业家,这也成就了小米SU7在价格公布4分钟大订破万,7分钟大订破2万,27分钟大订破5万。不可否认,初出茅庐的小米汽车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在当今极度内卷的新能源车市场里,小米SU7胜算几分?本期《言之有力》来聊一聊。

小米为什么非要造车?

首先,智能手机出货量逐年下降,小米手机天花板可见。智能机自推出以来,全球范围内2008年-2016年手机出货量高速增长,从1.5亿部增长到14.7亿部,符合增长率达到33%。 然而从2017年开始出货量基本处于负增长态势,尽管最近两年迎来5G换机潮,但预计2025年全球手机出货量也不过15亿部,符合增长率只有3.7%,智能手机市场增长动力总体不足,增量空间有限。

国内数据来看,小米手机市占率在2015年见顶达到16%后开始回落,自2021年起至今基本维持15%以下。3月19日,小米集团发布了2023年度业绩公告。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小米集团全年实现营收2709.7亿元,同比下降3.2%;经营利润200.09亿元,同比增长610.4%;年内利润174.74亿元,同比增长598.2%;全年经调整净利润192.73亿元,同比增长126.3%。在核心的三大业务板块中,智能手机分部收入由去年同期的1672亿元减少5.8%至1575亿元,降幅接近百亿。第四季度手机出货均价1092元,同比也下滑2.6%。

然而,汽车的市场规模约为智能手机的5倍。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1.4亿部,总规模约4100亿美元。2023年全球乘用车销量达到8890万辆,以每辆车均价20万元(约2.78万美元)计算,全球仅乘用车市场就达到约2.47万亿美元市场。 相较于4000亿美元的智能手机市场,汽车市场对小米来说更具备战略前景。

现在也是小米入场造车的最好时机。随着国内“双积分”政策持续推动及产业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2023年新能源车渗透率达36%,插电式和增程式混合动力细分市场正在不断扩张,2023年市占率已升至33%。 虽然,随着渗透率的提升,市场已经进入洗牌阶段,但对于小米汽车来说,颇有“于乱世中搅动风云”的意味。

在电子产品领域的成功说明了小米具有强大的产业链整合的能力。如今消费者走进小米线下店可以清楚的发现,除了手机、电脑之外,小米店内销售的商品还有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等设备,甚至连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大件”也有。超强的产业链整合能力,不仅帮助小米提高了门店平销,也让投资人看到了其创造市场需求的能力。

而在新能源车领域,小米在推进造车过程中已经联合了新能源车产业链上游多家企业。“雷军系”资本还投资了不少相关企业,在动力层面,中航锂电、蜂巢能源、赣锋锂电等背后都有小米的身影;在自动驾驶感知层,小米投资了禾赛科技、纵目科技等;并在决策层加码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全资控股深动科技。 小米通过造车可以进一步整合产业链资源,实现上下游的协同发展。这不仅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为小米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雷军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表示,做汽车业务并不是为了“出风头”,而是因为眼下电车已经从机械产业转变为信息产业,加上同行都已经在做,“小米不做就会落伍”。对于苹果放弃造车,雷军坦言“苹果放弃了,我也轻松了,又少了一个潜在的竞争对手,苹果用户他们自己不管,我们管,我们小米汽车支持苹果,让小米汽车成为苹果用户首选,这就是我现在的目标。”

种种迹象表明,重仓汽车业务线是小米实现从硬件制造商向科技综合服务商转型的关键一步。倘若汽车业务能够成功,将为小米集团带来新的增长点,进一步提升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小米SU7胜算几分?

在小米汽车即将公布售价并正式上市的前夕,五菱汽车品牌事业部副总经理周钘在一场直播中提前透露了小米SU7的定价信息,他表示这一价格将带来巨大惊喜,并预测一两天内即可售罄今年约8万辆的产能。然而,面对当前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21.59万的起售价是否能经受住市场的考验,确实令人关注。

小米汽车面临的挑战并不小,市场竞争与技术难题的双重压力让其前景充满变数。在价格相近的车型中,小米SU7无疑会面临来自极氪品牌的强大竞争。特别是极氪007,其基于800V架构打造,价格与小米SU7相当,且内部空间与舒适性均不逊色。此外,极氪007在驾控和性能方面也表现不俗,已经树立了20万级纯电轿车的标杆。

而2024年2月上市的新款极氪001更是小米SU7的直接竞争对手,其采用800V架构并标配激光雷达,起售价同样具有竞争力,上市不到20天便收获了超过2万辆的大定订单。除了极氪,小米SU7还需面对特斯拉Model 3、宝马i3等传统车企的强劲对手,以及阿维塔12、小鹏P7、蔚来ET5等新势力品牌的挑战。未来,领克Zero和智己L6等新对手的加入将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在产能方面,小米汽车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汽车制造的技术门槛较高,要想保证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小米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技术储备和产业链布局。虽然小米在宣布造车之初就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签订了合作协议,并计划建设年产能30万辆的整车工厂,但如何有效应对订单压力,仍需市场检验。

品牌方面的优势也是小米能够成功的关键。除了在智能手机领域多年耕耘积累数量庞大的粉丝,雷军的个人影响力也不容忽视。可以说他是当前国内个人魅力值排得进Top 3的企业家,甚至说是第一也不为过。这种个人魅力来源于他早年的经历和光环,也来自于他在手机业务上的成功,更来自与他“初生牛犊不怕虎”、敢想敢做的勇气。

最后是现金流储备。造车所需要的资金占有量极大,高度饱和的市场竞争也给车企们带来巨大的现金流压力。2月,高合宣布停工停产6个月,门店纷纷关门,诸多车主出现维权无门的局面。把时间往回倒推,过去两年中,拜腾破产,威马三年亏损高达180亿元,最终破产重组。友商的惨淡收场为后来的新选手们敲响警钟:要想造车,就要做好“烧钱”的准备。小米无惧这点,年报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储备达1363亿元,创下新高。这一数字,超过了目前经营情况最好的造车新势力理想。

小米为什么非要造车?

为什么不能卖到20万以下?

为何大家最初都建议小米SU7的入门售价应低于20万元,这背后主要源于当前汽车市场正在上演一场愈演愈烈的价格战。自2023年起,价格战便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关键词。与去年相比,今年的价格战特点鲜明,不仅参与范围广泛,优惠幅度也显著提升。从经济型微型纯电车到豪华车型,无一幸免。面对这样的市场态势,许多车企倍感压力,不得不硬着头皮应对。

这场价格战的形成,源于多方面的因素。首先,造车成本的降低为价格战提供了契机,特别是动力电池成本的显著下降。例如,碳酸锂价格从2022年底的近60万元/吨降至目前的10万元/吨,对动力电池成本产生了巨大影响。动力电池在纯电车型成本中占比高达四成,对于小型A级车来说,这一比例甚至可能达到一半。

此外,产品同质化严重以及内需疲软也加剧了汽车行业的竞争。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4年中国汽车销量同比增长率将仅为3%,远低于前一年的12%。同时,产能过剩问题也不容忽视。我国乘用车整体产能布局接近5500万辆,但年实际生产量仅约2300万辆,产能利用率低于正常标准。

在小米SU7的价格带中,友商的布局也呈现出“围攻”态势。特别是吉利,在15-30万价格区间内布局了五款车型,市场定位与小米SU7高度重合,这无疑给小米汽车的定价策略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然而,降价策略并非万能。虽然部分豪华品牌和中国品牌通过降价实现了销量增长,但二线豪华品牌和合资品牌的销量和价格均未达到预期。这表明,单纯的降价并不一定能带来销量的提升。因此,价格战长期来看无疑是一场“群输游戏”,过度降价可能会损害企业的长期收益和品牌形象。麦肯锡的研究报告曾指出,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的繁荣建立在透支车企盈利能力的基础上。长期的微利状态不仅影响投资者的信心,也阻碍了车企在技术研发和长期竞争力打造上的投入。

因此,对于小米这样的成熟科技公司来说,以价格战逻辑进入汽车市场并非明智之举。小米汽车需要寻找更为稳健和可持续的发展路径,通过技术创新、品质提升和差异化竞争来赢得市场份额。不过,就算这样,21.59万元起售的小米SU7也足够让车圈大佬失眠了。

营销大师的降维打击

中国企业深谙性价比产品之道,小米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一度被誉为“性价比宗师”。然而,时代在进步,企业实力在变化,性价比的内涵也需与时俱进。小米曾以“低价高配”的策略迅速占领市场,吸引大量用户,并通过增值服务实现盈利。短短五年内,小米便超越了联想等老牌企业,跻身国内互联网前五强。

然而,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上百个品牌涌入其中,市场经历了疯狂扩张、残酷洗牌,利润率也随之走低。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6年第四季度,苹果虽仅占18%的市场份额,却独揽了行业92%的利润。市场逐渐饱和后,手机行业的竞争焦点开始从硬件配置和价格转向用户体验。千元机市场逐渐萎缩,而旗舰机型则日益增多。小米也顺应时势,开始向高端市场进军,探索性价比的新境界。

2019年,小米与Redmi品牌分拆,Redmi接过小米的性价比大旗,而小米手机则专注于追求极致技术和体验。如今,小米的高端化战略已进入第五个年头。凭借小米14系列的热销,小米在全球高端手机市场的份额实现翻倍增长。

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小米手机在中国大陆市场的平均单价同比增长超过19%,创历史新高。在4000元至6000元价位段的智能手机市场,小米的市占率达到16.9%,同比增加9.2个百分点。在小米冲击高端市场的过程中,尽管有粉丝建议提高定价,但小米仍坚守性价比原则。雷军强调,性价比并非仅指低价,而是追求同等价格下性能最优、同等性能下价格最低的比较优势。

对于2024年即将亮相的小米汽车而言,其使命已不再是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而是要追求极致体验,开创新领域、定义新产品。在中国汽车市场由增量转向存量的背景下,消费者对产品和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不仅关注价格,更看重品质、工艺、前沿技术和品牌形象,这也是小米SU7凭借丰富的周边产品而爆卖的原因。新能源汽车市场也不再是蓝海一片,市场渗透率已接近40%。对于即将入局的小米汽车而言,成功的关键在于通过品牌塑造、产品升级和优质服务实现差异化竞争。放弃差异化、重回价格战老路对小米而言是行不通的。

全文总结:小米的跨界涉足汽车制造,不仅是企业多元化的重要一步,更是雷军背水一战的决心体现


版权保护: 财经资讯--财经网转载务必请保留本帖地址!

信息资讯,涵盖的不只是新闻,还可以包括其他媒介。如亲临专家讲座等等;新闻的目标受众相对宽泛,没有严格的受众划分,学语言的人可以去阅读科技新闻。学技术的也完全可以去阅读文学新闻,而资讯的受众的目标性相对比较强烈。资讯包括了新闻、供求、动态、技术、政策、评论、观点和学术的范畴资讯有时效性和地域性,它必须被消费者利用。并且“提供-使用(阅读或利用)-反馈”之间能够形成一个长期稳定的消费链,具有这些特点的消息才可以称之为资讯。
  • 2485文章总数
  • Random Visit Count

    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